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探索宏观世界的真相


序言

         我们一直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各个宗教似乎都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过去十多年中我在图书馆和网络上发现许多西方学者,教授,医生等从各个角度研究轮回的现象,不但证明它是存在的,而且解释了其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从而也对人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的问题作了比较合理的解答。人类生活的世界其实是灵魂学习和进化的学校。灵魂一次次转世来这世界是来学习特定的功课。每一世结束后,会有高层次的灵魂为导师像放电影一样回顾前一世的行为,在一些重要事件中你的行为给了别人带来什么结果或感受。然后决定下一世要学什么,提高什么,从而决定下一世的主要经历,社会,家庭关系,等等。佛教的业报在此也有所体现。例如上一世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下一世可能安排你被偷被骗的遭遇。与佛教的解释不同的是,这种业报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一种功课,是进化的需要。直到完全进化成完善的灵魂(毕业了)而永驻天堂 (就像佛教说的修炼圆满而成佛)。所以,当你在人生旅程中遇到似乎比周围人更大的困境时不要沮丧,说不定因为你正在上更高年级的课,功课当然更难些。本文汇总了本人的学习心得,给读者一个概况。

宏观世界略图


宏观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我们生活这的地球乃至我们所能了解的宇宙是一个“物质世界”(Physical World)。地球上的动植物以及我们的身体都是这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这个物质世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万物从生到死代代轮回,小到一棵草大到星球都有生有死,但是旧的消亡了新的产生了。

         我们每个真正的“自我”不是我们的身体和外貌,而是居住在身体中的灵魂。我们的身体是这个三维世界的物质,而灵魂属于精神世界” (Spiritual World)。当寄居在身体中时,我们只能体验到这个三维世界的一切。当灵魂离开肉体时就回归了精神世界的本性,回归到在精神世界的家园。

        “精神世界”(Spiritual World)是4维以上的空间,维度越高层次越高。这个空间中的“个体”(Entity)以能量形式存在。新产生的能量个体,或叫作“灵魂”处于精神世界的最低层。每个灵魂自产生后都有一个成长进化过程。随着灵魂的成长,它的能量不断提升,从而升入更高的层次。这个世界的最根本的法则是“无条件的爱”。每个灵魂都给与自由意志去走成长的路。无论怎样成长,越接近这个根本法则,这个灵魂的能量越高层次越高。

         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基督教中的天堂其实就是指精神世界中的某个层次,只有达到相当的层次的灵魂才能进入那个层次。

为什么要来到物质世界?

         就像一个小孩的成长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环境,灵魂的成长也需要环境。如上节所说,灵魂成长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无条件的爱”的境界。为了让灵魂有一个学习成长的环境,一部步地达到最终目标,上帝(超越任何宗教的上帝)创造了这个物质世界。“人类”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维持生命,需要衣服保暖来抵御寒冷。为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人们必须相互合作向自然环境索取我们的需求以求生存。这就建立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们能得到的总是有限的。当只有一个馒头而大家都很饥饿时,是抢夺这个馒头满足自己的食欲,还是将馒头给最需要的即将饿死的同伴?这就是让灵魂学习“爱”的课题。从原始社会到高度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的课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人们的欲望也随之提高。人们所能得到的总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因此这个学习“爱”课题永远存在。所有我们来到这个物质世界是来学习的。

         一个科学家的成长不是一夜成就的,一般要经过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对一个灵魂要进化成达到最高境界,也不是只经历一个在物质世界的人生学习就能达到的。在我翻译的文章《轮回:灵魂进化的35个层次》中讲述了一个灵魂的进化要经历5个成长阶段,像一个人的成长,灵魂也需要经历“婴儿”“儿童”“年轻”“成熟”和“老年”的阶段。因此一个灵魂会一世世地来到物质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完成不同的学习课题,直至圆满完成学业。这就是“轮回转世”的真正意义。

         每一个人的一生的经历,从社会地位,家庭和社会关系,经历的重大事件,无论是好是坏是喜是悲,都不是偶然的,其实都是来此生前规划好的功课。在麦克.牛顿博士 Dr. Michael Newton)的著作:灵魂的旅程:介于来世之间的案例研究Journey of Souls: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 (Llewellyn, 1994). 灵魂的宿命 'Destiny of Souls')中描述了灵魂转世的过程。在精神世界中灵魂有它的“同学”和“指导老师”即更高层次的灵魂。一个灵魂在下一世的经历是由它自己与老师们根据学习的需要指定的。当一个灵魂终结了在物质世界的一生(肉体的死亡)回到精神世界后,老师们会与它进行“一生回顾”(life review),回溯过去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例如你伤害过别人,你就会体验到被伤害人的痛苦,你有哪些行为背离了爱的准则。然后有针对性地下一堂课(下一世)要学的重点,于是决定了下一世中你的身份,社会关系和主要经历。例如你在上一世中骗取过别人的钱财,有可能计划在下一世中有被骗的经历。经过这两世的人生回顾你可以从中学到诚实的真谛。例如你上一世得到过有爱心的人的关爱,可能计划下一世作一个慈善家的经历,体验“给人玫瑰收留余香”。这个现象与佛教的“因果报应”很相似,只是佛教用这种现象来警示人们不要做坏事。而在这里我们揭示了因果报应的真正目的,解释了因果报应的积极意义。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功课。我翻译的《什么是业报(因果报应)》What is Karma)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阐述。作者是一位德国的基督徒,但是他反思现代基督教否定轮回的教义。他指出为什么在这世上有些好人受苦难,坏人往往得逞,成千上万的儿童生来就与贫困饥饿疾病为伍,而有些人却含着金钥匙来到世上?基督教的牧师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而只有轮回和业报才能解释这一切,否则上帝就不是仁慈和公正的,或者不是万能的。

         既然世上的每个自我在这个物质世界学校的学生,那么由于灵魂的进化程度不同,需要学习的课程不同,就像学校的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这就是为什么世上的人的表现和精神境界有很大的差异。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抱怨为什么别人如此顺利而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往往会自己陷入沮丧的情绪。如果你理解本文讲述的人来这个世界的目的,你就会豁然开朗。你遇到比一般人多的困难,说明你的灵魂的层次比较高。就像高年级的学生的考试和作业题当然比低年级学生的考题难。懂了这个道理,面对一切困难你就会坦然处之。

对轮回的讨论

         我曾试图与基督教的牧师和“资深”的基督徒讨论轮回的观念。他们坚持认为基督徒不信有前世和来世,圣经中记载,耶稣说只要信了耶稣就能进天堂。我告诉他们,耶稣说的进天堂是目标和结果,即达到灵魂的最高境界 – “无条件的爱”。但是这个“信”不只是受洗成为基督徒,而是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就像老师对一个不爱读书的小孩说,“你只有进了学校,听老师的话,将来才能成为科学家。”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谁都懂得,这个小孩要经过一年级,二年级,…… 一步一步地努力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听老师话”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而不是只要听话,不要考试老师就会让你及格升级毕业。其实基督教的“审判”就是指前一章提到的“一生回顾”。一次次的一生回顾”和轮回转世学习才能通过最后的审判而进入天堂。有一位西方的女基督徒在文章中写道,在她成为基督徒前,很喜欢听一位神父的讲道,也有想成为基督徒的愿望。但是在她从事的研究中,她坚信轮回的存在。基于基督教不承认轮回阻碍了她的愿望。她向神父讲了她的疑虑。那位神父对她说,“谁知道在上帝眼中的一生指多少尘世的一生”。神父这句智慧的回答使她成为了基督徒。可惜这样有智慧的神父牧师太少了。

         有一位基督徒的台湾教授在一次针对轮回话题的演讲中提出了他的质疑。他对轮回的观点颇有研究,描述得也比较准确。他说按轮回理论,我们在这世的社会关系与前世有一定关系,例如现世的父与子的关系,在上一世可能是子与父的关系;现世的夫妻关系在上一世可能世兄妹关系或母子关系,等等。他就质疑这岂不是乱伦,有违道德吗?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清楚地阐述了灵魂来到这个物质世界的目的。这个物质世界就是为灵魂的学习而建造的课堂。灵魂通过寄居的肉体在这个物质世界的人际关系来学习计划的功课。一世结束了,肉体回归到物质世界,灵魂再进行下一世的不同的功课。因此在物质世界的一切是一种为学习设置的场景。就像一个演员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提高表演艺术。如果两个演员在一个戏中演的角色是夫妻关系,在另一个戏中是父女关系,有人因此指责他们是乱伦,岂不笑话?

         那位教授又挑战轮回,说道:现在地球上的人口远多于几百年前的人口,新增的灵魂从哪儿来?回顾第一章中的宏观世界的图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地球只是灵魂学习的课堂之一。上帝让人类社会从原始到高度发展继而灭亡,周而复始,就像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的人物关系趋于复杂,对演员越能提高演技。不同星球上的“人类”社会可以处在不同的发展形态,为不同水平的灵魂提供了合适它们的课堂。因此那位教授的问题只能用“坐井观天”来形容。

宏观世界与宗教

         一切宗教都是对超越物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亦即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世界于物质世界的关系的解释。其实世上主流宗教都源自于精神世界。每当世上的人类发展走向歧路,地球这个学校中的学生们不能自觉学习时,精神世界的高层次灵魂会来到世上为地球上的学生们当导师,试图恢复学校的功能。当导师过世后,他的弟子将导师的教导记录下来向后人传播,于是逐渐形成了以导师为始祖的宗教,他的教导成了经文。在一代代弟子相传的过程中,弟子们对经文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形成了各派系的信仰基础和教条。

         例如释迦牟尼就是来自于精神世界某个高层次的灵魂。他投生到这个物质世界上来为世上的众生来当导师的。他过世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讲课记录下来并传给后人,于是产生了佛教。释迦牟尼在开悟前寻求的是这世上的苦难根源。当他开悟后他看到了宏观世界的规律,于是他不仅能解释物质世界的苦难的根源,还为弟子们指出了摆脱苦难的道路,即精神世界的规律。其实佛教的“空”的理论,和人人皆有佛性,人人能成佛的理论,与本文描述的灵魂进化学习理论有相似之处。“空”即指眼前的世界只是学习的场景,不是我们的归宿。“佛性”即每人有灵魂,“成佛”即灵魂进化到一定的高层次,不需要到物质世界这个学校来学习了。由于佛教的理论过于深奥,只有一定层次的人才能理解才能坚持学习,所有佛教声称只能度“有缘之人”。对一般人而言只能懂得几句警句,往往临时抱佛脚,为在这个物质世界的事而求佛。因此真正的佛教徒并不普及。打个比方,佛教犹如是研究生的辅导课,学生相对少些。

         耶稣也是来自精神世界高层次的导师。他针对当时以色列的社会文化的现状采取了不同于佛教的教导方式。他教导信徒们,只要在现世接受上帝,按照上帝的“无条件的爱”的准则生活,传播上帝的福音,那么你就能经得起上帝的审判而得救,进入天堂。如在前章节所说,“审判”即在导师的指导下“一生回顾”。“得救”即进化到一定层次无需再来物质世界来学习,可以永驻天堂了。这种教导方式好比让每年级的学生注重本学年的学习。只要每年级都按教导认真学习,同样能不断进步达到毕业目标。由于这种启蒙式教导比较容易被低年级的学生接受,因此易于推广。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的传播的发展比佛教普及。

2018326


参考资料
《轮回:灵魂进化的35个层次》(http://hughwang.blog.163.com/blog/static/25176702020158561249912/)

《灵魂的旅程:介于来世之间的案例研究》( Journey of Souls: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 Dr. Michael Newton (Llewellyn, 1994).
《灵魂的宿命》('Destiny of Souls'Dr. Michael Newton
《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布莱恩·魏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