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的家乡。离开上海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年来对上海有一个“熟悉
– 陌生 – 熟悉”的过程。记得第一次回上海是在1992年。离别了八年后的上海变化不大,可以找到许多能回味原汁原味乡情的地方。2000年后几次到上海访问使我感到好像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幼时熟悉的环境不复存在,新建的道路,崛起的高楼,扩展数倍的市区让我迷失了方向。然而近十年来,由于工作原因,我几乎每年回去上海多次。凭着“土生土长”上海人的本能渐渐地找回了熟悉的感觉。可以凭借着百度地图,乘坐地铁公交去任何想去的地方。2016年十月去上海参加侄女的婚礼后,两年没去上海了。今年九,十月间再次访问了上海,见到了一些两年来出现的新型商店,在此与朋友们分享。
“盒马鲜生” – 马云的“无人”超市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研发的兴起,“无人”成了时髦的词汇。去年七月,马云推出了“无人超市”的概念,并且迅速地开设了实体店。在一年多时间中仅上海就开了二十几家。在逛大连路的宝地广场时见到了一家名为“盒马鲜生”的超市,亲戚告诉我这就是马云的无人超市。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去年看到过一则报道,当第一家无人超市开张时,记者采访路边大妈有何看法时,那位大妈发表过精彩的评语:
。。。。。。
大妈:超市不需要养员工了,那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
记者:这个?我们暂时还没了解到。
大妈:瞧瞧你们这些记者怎么当的?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了解,整天只会关心马云又弄啥玩意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假货,是不是更便宜啦!超市里有没有员工,关我啥事?
记者:您不觉得无人超市的推出将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吗?
大妈:改变啥哟?买东西不花钱啦?刷刷支付宝那也是花钱呐!
记者:大妈,看来您还是不能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
大妈:哟,弄个没有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啦?每天都弄些专门裁剪底层员工的玩意算啥本事?有本事弄个没有老板的超市啊?要不弄个没有公务员的政府啊?
。。。。。。
于是我带着那位大妈的问题进店一探究竟。
商店的规模与其他的大型超市差不多。那时正是中午时分,超市内人很多。如果没有人告诉我这是“无人商店”,不会觉得与其他超市有什么区别。于是我特地寻找该超市的特别之处。很快发觉了该超市的特色。特色之一,超市中有个类似Food
Court,顾客买了海鲜和其他食品后,再付一点加工费,超市的厨房会当场烹调,顾客可以在店内享用。那时正是午餐时间,正在用餐的人很多,多数是周边办公楼的员工。特色之二就是该超市没有通常的收银处和收银员,而由自助付银站替代。顾客排成一条长队等候下一个自助付银站,有三位雇员在帮助六个自助付银站的顾客。这种“无收银员”形式没有省多少人工,效率反而低些。环视整个商场,几乎每个商品架前都有员工在工作或推销,实在不觉得这个超市的员工会比其它超市少。第三个特别之处就是商店不收现金和银行卡,即使流行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不行,必须是登记的会员才能用支付宝支付。
除了以上的特色,我还特别留意该超市是否像那位大妈期望的那样,商品会便宜一些。商品的品种繁多,大多数是中高档的。以下是几例食品的价格:
· 五花肉 ¥38.80 / 350克 (相当 $7.20美元/磅)
· 大排 ¥35.80 / 350克 (相当 $6.70 美元/磅)
· 童子鸡 ¥31.80 /只 (800-1000克) (相当 $2.30美元/磅)
· 鸡蛋 ¥15.80 / 10只 (相当
$2.74 /盒(12只))
看来此店的肉禽食品的价格与美国差不多,猪肉的价格比大华超市的还贵一些,可能品质好一些。
走访“盒马鲜生”后的感觉是,“无人”不是为了省人力成本,好像是在炒作感念,或许更深层的原因是,通过会员制的形式可以收集各类顾客消费习惯的大数据。那位大妈似乎有超前的洞察力。
宝地广场的“盒马鲜生”无人超市
琳琅满目的海鲜货架
品尝当场烹调的海鲜
自助收银处
每个货架前都有工作人员
星巴克烘培工坊
2017年5月星巴克在上海开了中国第一家,也是首家海外臻选烘培工坊(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顾客在品尝各种咖啡的同时可以观赏咖啡的烘培,生产,包装和煮制的过程。这是我这次上海之行的一个必去的地方。这家工坊座落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西路路上,是一幢独立的二层楼建筑,上下二层共2700平方米。一楼除了各个咖啡品尝吧台外,有一个咖啡烘培过程的示意工场,加工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顾客可以看到咖啡烘培的全过程。二楼有更多的席位供顾客品尝咖啡。那天是国庆假日的前一天,来访的顾客(或游客)比往日多,几乎座无虚席。来访的顾客除了观赏烘培工坊,总会坐下来品尝一杯咖啡。工作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服务很专业,认真地调制各种咖啡,解答顾客的问题。许多品种在一般的星巴克店中没有供应。我品尝了一杯“酸柠浮冷萃”,是一杯冰咖啡,加了柠檬汁和白兰地,味道很好,价格也不菲,小小一杯售58元。此行给了我很好的体验,长了见识。这个工坊的建立可以促进中国人对咖啡的兴趣,也对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星巴克烘培工坊
咖啡的烘培流水线
工坊中的美方工作人员
煮制各色咖啡的炉子
供顾客品尝各色咖啡的吧台
认真调制咖啡的小伙子
“酸柠浮冷萃”(右一)
阿姨食堂
这次在上海我见到的另一家新型的店是位于虹口区的“阿姨食堂”,是由退休的大妈们开的。名为食堂,看其装修像是一家颇有小资情调的餐馆。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摆了几张桌子,夏天可以在院子里用餐。室内的餐厅布满了书架,除了吃饭,还可以看看书消磨时间。书架上的书不是摆摆样子的杂书,我找到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郝柏村重返抗日战场》,边吃边看,看了大半本。
食堂没有固定的菜单,每天根据采购到的食材做菜。每个菜的价格在30-40之间。她们的拿手菜有酱汁狮子头,去骨蹄膀,砂锅馄饨等等,都是原汁原味的上海家常菜。这个价位作为一顿工作午餐不算贵。单身的朋友下班后可以在此放松一下,一边吃着“妈妈”做的菜,一边与朋友聊聊天,或看看书。
这是一个不错的实践,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造福社会。
院子里的餐桌
布满书架的餐厅
认真工作着的阿姨们
酱汁狮子头套餐
砂锅馄饨
2018年11月10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