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星期四

一起“虎爸”的家庭悲剧引发的感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案发

    2010118日的深夜,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万锦市(Markham, Ontario)的911紧急呼叫中心接到了一通求救电话,接线员听到电话里一位女孩的恐惧的哭泣声。经过接线员的安抚,女孩说她叫珍妮(Jennifer,有歹徒入室抢劫,开枪杀害了她的父母。接线员立即通知了警察。警察马上赶到了出事地点。这是一幢位于亚裔较集中的社区的独立别墅,警察在地下室发现一对中年男女,即珍妮的父母倒在血泊中。珍妮的母亲身中3枪已经当场死亡。珍妮的父亲脸中2枪,奄奄一息已无知觉,被送往多伦多医院急救。珍妮双手被反绑没有中枪,也被送去医院治疗。

    几天以后,等珍妮情绪稳定后,警察约她谈话,了解案发当时的情景。据珍妮说,那天晚上九点半左右,她在楼上的自己的房间里与朋友打电话,听到楼下有响声,显然不是父母的声音。接着听到有人上楼梯的脚步声。她意识到危险,想躲藏起来,但是被入侵的歹徒逼到楼下。一共有三个劫匪,用枪逼他们拿出钱来。他们将家中所有的现金都拿出来,包括珍妮的积蓄二千多加元。匪徒们还是不满意,将他们逼进地下室绑起来继续拷问,突然匪徒向她的父母开枪了。等匪徒离开后,珍妮挣扎着用被绑的手掏出裤袋中的手机报了警。

家庭背景

    珍妮的父亲潘汉辉和母亲梁碧霞都是越南的华侨,在1979年的逃亡潮中以难民的身份定居加拿大。珍妮出生于1986年,珍妮有个弟弟叫Flix,出生于1989年。案发时Flix在大学住读,不在家中。珍妮的父母都在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工厂工作,父亲潘先生是模具工。他们非常刻苦地工作,而且很节俭,为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拼命攒钱,因此打下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在2004年他们在亚裔集中的社区买了这幢有两个车库的别墅,并且有雷克萨斯和奔驰两辆豪车。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亚裔第一代移民家庭。

破案

    这或是个奇迹,脸中两枪处于深度昏迷的潘先生从鬼门关逃脱了,竟然醒了过来。他记起了案发当晚的情景。他说的经过与珍妮告诉警察的完全不一样。那晚劫匪毫无异常动静地进入屋内,直冲着他们夫妇而来。珍妮并没有被绑起来,而且与劫匪有交谈,似乎他们之间相互认识。根据潘先生的回忆,警察进行了有关侦察,并再次与珍妮约谈。在这种情形下,珍妮承认了这三个劫匪是她与她的男朋友黄志光(Danial Wong)密谋,通过黄志光以一万加元的代价雇来的,要他们谋杀她的父母。那天晚上,她故意将门锁打开,通过短信通知杀手何时可以进屋。于是珍妮和她的男朋友,以及三名杀手都被捉拿归案。至于她的作案动机是什么,还要从珍妮的幼年说起。
“虎爸”
    前面提到过,珍妮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亚裔移民家庭。除了努力工作,勤俭节约,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有比较高的要求。珍妮的父亲尤其对孩子管得严,对他们的未来有很高的期望。珍妮从四岁起就学弹钢琴,学习花样滑冰,一度希望珍妮将来能成为奥林匹克选手,但是后来由于膝盖受伤而放弃了。从小学到中学,珍妮都由父亲接送。父亲严格规定了珍妮的业余活动,除了弹钢琴和作为笛子手参加学校乐队的活动外,其他活动都不准参加。在高中期间不准与男同学交往,不准参加同学的聚会,并直接监督珍妮的每一门课的进程,期望珍妮有好成绩有好未来。在珍妮的同学眼中,珍妮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虎爸”。

    珍妮在小学和中学时成绩确实很好,但是到了高中时她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数理化,而是钢琴音乐之类。她的成绩渐渐地下滑了。为了避免来自父亲的压力,珍妮开始伪造成绩单。在她的父亲眼中女儿门门功课都是“A”。到高中结束时,由于一门数学课不及格,珍妮不能拿到高中的毕业文凭。原来早期录取珍妮的Ryerson University 取消了珍妮的入学资格。珍妮隐瞒此事,假装每天去大学上课,其实泡在咖啡店,或去教钢琴挣钱,或去餐馆打工。后来向父母编了个谎言,她转学去多伦多大学药理系,并且得到了奖学金,因此搬到学校住读。其实她住到了在高中时认识的男朋友黄志光的住处。为了不让父母疑心,她买了许多教科书,假装记了许多笔记。这一招真的骗过了严厉的父亲。四年过去了,大学应该毕业了吧,这难不倒此时造假已经炉火纯青的珍妮,她买了张假文凭给父母看,并且告诉他们,她找到了在多伦多的一家儿童医院做义工的工作。时间一久,她父亲发现从未看到过珍妮所在医院的工作证,开始起了疑心。于是让珍妮的母亲跟踪珍妮的行迹,终于真相大白。严厉的父亲本来要将珍妮赶出家门,在母亲的劝导下,同意珍妮住回家中,但是提出了几条要求:1.断绝与男朋友的来往,并且不准交男朋友;2. 在家补习高中数学课,考出高中文凭,继续申请大学入学。3. 在此期间除了外出教钢琴,不准去其它地方,不准用手机。父亲严格监督她的行踪,包括复查开车的里程,只能在外出教钢琴的行程范围内。

    此时的珍妮已经不可能安下心来重新学习高中课程,与男朋友也断不了,用男朋友给她的手机偷偷地与男朋友保持联系。逐渐地萌生了邪恶的念头,如果父母死了她就可以摆脱父母的管制,还可以让男朋友堂而皇之地搬进家中来住,还可以继承约五十万加币的财产。她通过男朋友去雇佣杀手,出一万加币,让他们假装入室抢劫杀害她的父母。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描述的凶杀案。

审判

    检察官以一级谋杀罪对珍妮,黄志光,以及三个杀手起诉。经过漫长的诉讼,法庭与2014319日宣告被告罪名成立,判处无期徒刑,25年内不准假释。珍妮的父亲还向法庭申请了禁止令,禁止珍妮在任何时候不准接近父母双方的家庭成员,即被永久地逐出家族。

对家长们有什么启发?

    这种雇凶杀父母的案子实属罕见,这与罪犯本人的特殊原因有关。“虎爸”对珍妮幼年成长的影响不能视为导致她犯罪的直接原因。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想一想,“虎爸”“虎妈”对孩子成长的利弊?

    对孩子严格要求,关注他们成长是必要的。问题是怎样对待他们成长中的挫折,责罚呢还是给与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如果一味“严格要求”孩子可能不敢告诉你他们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甚至出现本案中珍妮般的造假说谎,等明白后可能为时已晚了。

    对孩子的成长方向作指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某邻域的兴趣也是家长的责任。但是有些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喜好和职业选择是孩子的唯一选择方向。工程师,医生等高薪职业尤其受华人家长喜爱。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华人家庭的孩子很少没有学习任何乐器的,家长们往往以孩子考到钢琴十级为荣,但是很少有华人的高中生报考音乐专业的。即使有孩子真对音乐专业有兴趣,恐怕父亲会反对。其实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靠后天培养,有些兴趣和特长具有先天的特征,如果家长能够发掘薪孩子潜在的特长对孩子的成长才有真正的帮助。这就牵涉到什么是成功人生的价值观问题,仅是高薪职业呢,还是有幸福感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不能在本文展开讨论。

    另外一个现象是华人家长对孩子设定的目标是进入名牌大学。家长们往往以孩子能进入名牌大学为荣,旁人也因为你的孩子能进名牌大学而称赞你是一个成功的家长。其实进入大学只是踏入职场的准备期。进入名牌大学并不是将来职业成功保证,而选择最适合自己志愿的专业比是否“名牌”大学更重要。作者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在高中时已经有很明确的专业选择,想要成为一名牙科医生。高中毕业时被一所大学的医学院的本科直升牙医班录取,即进大学就能直接进入牙科博士学位的学习。同时他又被一所名牌大学的生物系录取。如果进入那所名牌大学的生物系,要等四年大学毕业后再报考申请医学院。在做学校选择时,家长的虚荣心起了作用,选择了名牌大学。但是该孩子进入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不像在高中时总是属于最优秀的一群,该大学中有许多比自己更聪明更优秀的同学,因而一度自信受挫,结果有门必修课不及格,不能按计划毕业,要重读该课程,既延误了时间,又对将来申请医学院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个例子说明在孩子选择大学时要“因人而宜”,“因志而宜”。

作者不是教育专家,作为一名过来的家长谈谈自己的想法,抛砖引玉而已。



2019926日 加州圣地亚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