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学生慰问团
– 官场的智慧
1985年春节前夕,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派出中央国务院留学生慰问团到美国欧洲等21国慰问在海外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慰问团除了由国务院各部委的干部组成外,还有当时著名的艺术家。
慰问团到我就读的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访问是在春节前的星期日。记得那天特别冷,最低气温在零下摄氏17度以下。早上出门时感到吸进的冷空气使鼻腔内的湿气都结冰了。来自大陆的一百多名留学生的访问学者与中央慰问团举行了一场联欢会。随这个来访的慰问团的文艺界人士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会上他少不了表演了多首独唱歌曲,现在能记住的是那首他最拿手的《赞歌》。会上,居然有同学敢上台与胡松华一比高低,唱了那时很走红的由蒋大为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毕竟没经过专业训练,唱到高音的地方时唱不上去了。胡松华调侃地说,谁让你唱了首娘娘腔的歌,唱不出来是理所当然的。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歌唱家之间也有门户之见。看来蒋大为与胡松华的唱法不是一路的。
这次慰问团来访最让我留下印象的事是慰问团给每位留学生的慰问礼物: 每人一颗酒心巧克力。团长说这是胡耀邦总书记给大家的节日问候。接着他讲了更令人回味的酒心巧克力的故事。他说,临行前胡耀邦接见了慰问团的成员,特意提出要为每位留学生带点酒和糖,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过节时能尝到来自家乡的味道。团长说,慰问团在着手准备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根据领事馆的反映,将这么多的酒带进美国,在过海关时恐怕有麻烦,除了关税还会有手续。再说这么庞大的行李也是个问题。慰问团的领导们凭借集体的智慧,想出了一条既能满足总书记的要求,又能避免过关难题的两全之策:酒心巧克力!既有酒又有糖,又轻便。所以每个人手中的礼物来之不易啊!
当时我们都为这种大智大慧所倾倒。现在回味此事,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的官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演出的风波 – 侨领的心态
像我们这辈人对“三家村”这个名词一定不陌生。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反革命集团”和他们的《燕山夜话》是文革的导火线。我在芝加哥留学时,了解到邓拓的儿子也在芝加哥留学。他的妻子是位民族舞蹈演员。当时,有许多七,八十年代的优秀演员在美国留学。他们组织了“旅美华人艺术家演出团”,在美国巡回演出以增进美中文化交流,也使他们的艺术生涯得以延续。
1986年底,旅美华人艺术家演出团在芝加哥举行了一场演出,由芝加哥华侨协会和旅美华人艺术家团联合主办,并由芝加哥华侨协会出资赞助。参加这次演出的有来自在美国各地留学的中国演员,节目包括邓拓的儿媳妇《红绸舞》,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二泉映月》,风靡七十年代的古筝独奏《战台风》等。
我参加了这场演出的义工活动,具体负责大幕的关启工作。晚七点,演出的时间到了。我等待着舞台总监的开幕命令以开启大幕。奇怪的是过了许久还没有动静。这时我发现邓拓的儿子 - 旅美华人艺术家演出团的演出负责人,正在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华侨争吵,他是芝加哥华侨协会的负责人。我听到邓拓的儿子对老华侨说:
“我们事先说好的,这次演出是纯文化交流,与政治和官方没有关系。你们为什么把芝加哥的总领事请来了?“
“他是我们华侨协会请来的客人。“
“你们爱请谁我们不管,但是我们不同意让他作开场致词,没有这个安排。“
“你们要尊重我们的贵宾,要尊重领导!“
。。。。。。
最终还是演出团方妥协了。人家毕竟是出钱方,有话语权嘛。演出在总领事作了开场讲话后才开始。
那时的留学生都是亲历文革的一辈。我们的大多数人都厌倦政治,鄙视空谈,远离官场,专注于学知识,干实事。我们钦佩邓拓儿子的作为。
那位侨领的行为并不罕见。刚到美国时,不可思议地发现有些唐人街的侨领们比我们还“左”。在文革中看到过海外华人吹捧文革的文章,就不足为奇了。大概他们与祖国隔离太久了,现在找到了靠山,无论是心灵的还是实在的。我曾在中餐馆遇到一位49年去台湾后来移民美国的老华侨。他见到我是从大陆来的留学生,悄悄地对我说:“我与共产党斗了一辈子,按理说不该说它的好话,但是说句心里话,大陆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对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在美国人面前感到有面子了。”这大概代表了许多华侨的心态。尤其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了,国力更强了,有些中国成长的新华侨们不仅重复老华侨之辙,往往以“爱国”之名抵制对中国现状的批评。以本人之见,中国的发展和问题都是客观的现实。高速发展的经济成就,豪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生活在海外的我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老美邻居会对你说“昨晚的奥运会amazing!
(了不起)”。但是我们没有为之付出一分钱,是生活在中国的老百姓观看了奥运的盛宴同时承担了相应的负担,是他们在消费经济成就的同时在承受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的代价。因此我们海外华人在唱赞歌的时候也应该想想为她的进步能做些什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